首页>>论案说法
免费领取游戏装备为幌子 骗取未成年人“解封费” 法院:构成诈骗罪
[2024-10-15]

以免费领取限定皮肤为幌子,吸引游戏玩家扫码,随后弹出警告页面,告知对方账号被封禁,需在半小时内支付解封费用,否则将面临账号封锁、父母坐牢的后果。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漏洞百出的骗局,却骗取了多名未成年人共计5万余元。如何识别纷繁复杂的诈骗手段?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如何保障?

【案情回放】

13岁的洋洋(化名)在手机上浏览某游戏相关信息时,看到游戏主页下方有人称添加微信就能免费领取“迷你世界”游戏的限定皮肤,洋洋迫不及待添加了蔡某的微信,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扫描领取皮肤的二维码。不想却弹出警告页面,“本次领取确认,由于该微信存在异常,导致扫码错误,检测到该账号涉嫌盗刷皮肤,如果不在30分钟内解除封禁,你的账号将会被封锁,罚款20000元以及父母坐牢两年。”这一“离谱”的警告把洋洋吓坏了,他忙问蔡某该怎么办,蔡某解释说是因为洋洋使用的手机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模式,需联系专门人员予以解除,让他添加洪某的微信,并且强调不能让家中长辈知晓。洋洋按照洪某的要求,背着父母将爸爸支付宝账户内的1万多元,全部转到了洪某提供的账号里。洪某收到钱后,立马拉黑了洋洋。

事实上,蔡某和洪某同属一诈骗团伙。2022年2月至4月间,该团伙通过这一方式,骗取多名13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共计人民币5万余元。被害人父母发现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外省抓获这一犯罪团伙。检察机关经审查后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以案说法】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青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蔡某、洪某(团伙其他成员另案审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自媒体平台寻找未成年人,分工合作,以免费领取游戏装备为幌子,抓住青少年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的特点,运用统一话术,通过视频聊天等一系列方式,诱骗多名被害人借助其父母网络支付账号,使用网络转账方式支付“未成年防沉迷模式解除费用”等名目的钱款,以此非法获利。

综上,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蔡某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洪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被告人洪某不服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网络诈骗套路多,提高警惕莫上当

虚拟游戏中的装备、皮肤等道具对许多未成年人有强烈吸引力,犯罪分子采取有针对性的诈骗手段,如“进群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为噱头实施欺骗行为,而未成年人甄别能力弱,易上当受骗。

本案正是以未成年人为特定对象,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引流实施的网络诈骗。被告人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轻信他人的特点,抓住未成年人爱玩游戏但又没有钱充值、爱炫耀等心理,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为借口,诱导未成年人用长辈手机向犯罪分子支付所谓“解除封锁费”“手续费”等各种费用,又摸清部分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诱导其向父母进行隐瞒,从而达到作案而不被发觉的目的。这不仅导致未成年人家庭财产安全难以保障,同时也使得未成年人长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社会监管筑防线,安全风险记心间

电信诈骗套路不断翻新,对于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而言,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容易因好奇、贪玩或轻信而落入诈骗陷阱。

面对网络世界,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要谨记,不与未知账号多交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扫描陌生二维码,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同时,家长对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应加强检查,及时删除危害或影响其身心健康的软件。家长也要注意妥善保存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保管好支付密码。

此外,社交平台对未成年人用户不仅应当引导规范其社交行为,更应当建立健全防范其他用户通过平台向未成年人发布不良信息的机制体制;游戏平台应加强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加强实名认证、交易验证、风险提示、交易限额等安全工具应用。

【代表点评】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青浦佳禾小学校长徐玉兰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形式迅速蔓延,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付费解除防沉迷”的幌子,将违法犯罪的触角伸向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往往容易轻信他人,这无疑给不法分子以“定点施诈”的机会。

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防诈骗教育,讲述诈骗案例,灌输防诈知识,引导孩子注意防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本案的依法裁判,严惩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形成了有效的法律震慑,同时,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重视,引导未成年人树立防诈意识,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案例编写:青浦区人民法院 黄婕 崔缤予)

关闭页面
您是第986481887位访客
版权所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49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