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依法签订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稳就业大局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企业贯彻实施,2023年9月19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金山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未签订劳动合同类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2020.01-2023.08)》(以下简称“白皮书”)及典型案例。金山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智永通报相关情况,区总工会党组书记朱新阳、市人大代表王芳、区人大代表潘辽源、区政协委员朱豪杰、区人社局及区司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区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应邀参会。
白皮书显示,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金山区人民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650起,其中498起涉及未签订劳动合同,占比达30.18%,居首位。经梳理归纳,未签订劳动合同类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从原告诉请看,内容呈复合性,单一诉请较少。此类案件中,劳动者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同时,通常还诉请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加班工资、福利待遇、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牵涉计算内容庞杂,审理难度较大。 二是从结案方式看,判决为多数,调撤比例不高。498件案件中,判决结案的为312件,占比62.65%,调撤方式结案的165件,占比为33.13%,其他方式结案的21件,占比4.21%。三是从案件结果看,用人单位败诉率较高。涉及劳动关系确认的312份判决中,194份判决确认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占比62.18%;其中98份判决中劳动者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支持的为89份,仅9件未获支持。四是从企业主体类型看,纠纷集中发生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业、建筑业及运输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该类案件的高发领域,占比七成;国企、外商投资型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较为规范。结合以上特点,白皮书分析此类纠纷成因为劳资双方法律意识不强、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对未签订合同的后果预见不足等。
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金山区人民法院围绕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实质解纷、后期修复等重点环节,不断延伸审判职能,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白皮书总结了金山区人民法院近年来审理未签订劳动合同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做法:1、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多元共治格局。2、畅通裁审联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3、聚焦短板不足,着力提升调解比例。4、优化司法供给,精准普法落实见效。5、突出问题导向,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
同时,为保障劳动合同的有效签订,白皮书提出相关建议:1、用人单位应强化法律意识,规范用工管理。企业应关心、爱护员工,形成良好用工氛围,促进企业和劳动者实现共赢。2、劳动者应守法诚信,理性维权。员工既要注重自我保护,也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3、各职能部门、工会、行业协会应汇聚集体力量,畅通衔接机制。各方应在普及劳动法知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调处劳动争议、执法监督方面开展联动,使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深入人心。
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示范引领作用,金山区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案例涵盖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形下的劳动关系确认、诚信磋商义务的履行、双倍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认定等多个领域,凸显了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用人单位稳定有序发展相结合的司法理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下一步,金山区人民法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妥善处理各类劳动争议纠纷,积极延伸人民法院司法职能,为服务保障区域稳定就业大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未签订劳动合同类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2020.01—2023.0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