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发布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
[2025-04-17]

1.jpg

 

2.jpg

 

辛苦打拼出来的品牌,如何防止“李鬼”搭便车?前沿核心技术怎样在合作研发中厘清归属?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竞争行为的边界在哪里?

这些民营企业发展路上的难题,既是经营者最为关注的切身痛点,也是司法保护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2025年4月1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及典型案例,积极回应企业诉求、释放法治红利。

本场新闻发布会是“促公正 作表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的第7场。

会上,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包晔弘通报2023年至2024年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情况,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宫晓艳介绍16起典型案例,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严剑漪主持新闻发布会。

部分市人大代表应邀参会。

2年受理8984件总标的额达27亿余元

白皮书披露,2023年至2024年,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案件8984件,占同期知识产权案件收案总数的96.2%,其中民事案件8961件、刑事案件21件、行政案件2件。

从案由分布看,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占比最高,达84.4%,商标权纠纷、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次之。刑事案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等商标类犯罪案件占比最高,达85.7%,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次之。

结案方式上看,调解、撤诉案件7914件,调撤率达85.5%,反映出民营企业决策灵活、效率优先、行业合作需求较强的鲜明特征。同时,受理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案件总标的额达27亿余元,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商业利益和竞争力不断凸显。

白皮书显示,民营企业是知识产权诉讼中最活跃的主体,原、被告均为民营企业的案件5376件,占比60%,并且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及文化艺术领域。

白皮书分析,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文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民营企业品牌保护法律意识亟待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层出竞争形态日益复杂、前沿领域技术合作较多容易产生争议、商业秘密保护备受关注面临多重挑战5个问题。

多措并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不断健全完善司法护企工作机制,发布《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项举措》,制定实施《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司法服务保障效能。

一方面,全面贯彻平等保护原则,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实行最严格的司法保护,加大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两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8起民营企业提起诉讼的知产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占同期惩罚性赔偿判决的72.7%。

同时,作为在全国率先探索由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的“三合一”审判模式的基层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持续发挥“三合一”机制效能,严惩侵害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犯罪,两年间,对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27名被告人判处刑罚。

在纠纷源头化解上,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深入构建多元解纷体系,如构建京沪版权保护及治理合作机制,成功化解京沪两地三批共计237件知识产权纠纷,涉案总金额1.89亿元。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通过营造诚信健康市场环境、打击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用好临时措施证据规则、加强法律政策宣传引导等举措,强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实效,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6起典型案例,发挥示范作用

会上发布的16起典型案例,紧贴民营企业发展实际,聚焦人工智能、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等前沿领域,对隐性反向假冒商标侵权、搜索聚合场景下的侵权责任、发送侵权警告函的正当性判断、游戏未公开角色设计是否构成商业秘密等问题作出司法认定,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助发展。

例如,在全国首例涉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中,被告人擅自将所在芯片公司的大量保密数据非法复制、传输至本地电脑,并上传至个人网盘。法院采用成本法精准评估涉案商业秘密的价值,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该案对非法获取持有型侵犯商业秘密罪中损失数额的认定进行了探索,为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指引,也为高新科技企业筑牢了司法保护屏障。

特许经营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受侵害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在一起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某酒店在合作解约后继续使用权利人的商标,法院适用双方约定的损害赔偿基数和倍数,判定5倍惩罚性赔偿共计近63万元。该案有力保护了民营企业作为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规范了特许经营市场的竞争秩序,具有一定示范价值。

代表点评

上海市人大代表、远景能源集成供应链高级副总裁宋钢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白皮书和典型案例,梳理总结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和问题,分析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与挑战,是一次生动的知识产权普法课。近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紧扣国家战略,以司法实践为产业创新保驾护航,通过严格保护、平等保护、创新保护,不断提升对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效助力其健康发展,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期待未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继续发挥上海知识产权审判名片效应,为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浦东经验和浦东智慧。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工厂自动化主管俞振宇

法治护航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采取了多项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如“三合一”审判机制、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为打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司法保障。今天发布的16件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坚持贯彻平等保护原则、及时回应经营主体需求的工作成效,传递出司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希望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继续加大民营经济保护力度,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更好地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3-2024).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3-2024).docx

关闭页面
您是第990497139位访客
版权所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49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