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发布
徐汇区人民法院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审判白皮书
[2025-07-22]

800.jpg

 

7月16日上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徐汇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3月-2025年4月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通报徐汇区人民法院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审判工作情况。

会上,徐汇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尹学新,民事审判庭负责同志通报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徐汇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谢猛主持。法治日报、中国青年报、民主与法制时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代表参加。

据通报,2016年3月至2025年4月,徐汇区人民法院共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69件。自2023年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案件呈现人物关系多元化、暴力形态多样化、裁判证据标准明确化、裁定签发率较高等特点。

徐汇区人民法院致力于推动反家庭暴力工作深入开展,针对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审理,形成多项工作机制和工作经验:一是多方联动,构建全面协作机制。二是重视实效,立审高效衔接推进。三是实质解纷,助力家庭关系修复。四是强化执行,兑现司法保护实效。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程序启动动力不足、证据固定机制缺失和监督执行环节薄弱等案件审理困境,徐汇区人民法院从诉前、诉中、诉后等阶段分别提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实施机制的完善建议,其中诉前阶段应持续推进基层普法工作,强化反家暴维权意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代申请制度功能,强调公权力介入证据固定;诉中阶段应准确适用“较大可能性”证明标准,坚持保护范围与风险程度相适应原则;诉后阶段强化要求被申请人作出一定行为的禁令执行,完善禁止被申请人作出一定行为的禁令监督,探索诉后教育矫正机制。

此次,徐汇区人民法院从拓展申请主体、明确保护范围、强化教育疏导、强制执行保障等方面选取了五起典型案例,在白皮书中予以发布,包括父亲“以爱为名”殴打孩子被禁止,分手后持续骚扰对方被禁止,在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化解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纠纷,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事项超出实际伤害及风险被部分驳回,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被惩戒等。这些案例在类型上具有代表性,在裁判效果上具有示范性,彰显了司法裁判的教育、示范、引导和评价功能,为进一步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工作机制和审理思路以及有效遏制家庭暴力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引。

据悉,本次发布的审判白皮书也是“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曹险峰教授工作站”实质化运行的成果之一,在白皮书起草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险峰的意见。曹险峰教授表示,我国《民法典》通过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格权侵害禁令、绝对权请求权等制度,构筑起了较为严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制度体系,司法机关将前述制度与损害赔偿等事后救济手段一道配合运用,有效打击了家庭暴力行为,充分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和司法理念。

关闭页面
您是第971164937位访客
版权所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49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