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发布
聚焦竞业限制纠纷,这场发布会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什么启示意义?
[2025-11-21]

2(800).jpg

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运用竞业限制举措维护自身竞争优势和合法权益,此类纠纷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为了依法保障用人单位商业秘密防护权益的同时,兼顾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权,促进形成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今天(11月20日)上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徐汇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2024年度涉竞业限制纠纷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通报徐汇区人民法院近年来竞业限制纠纷审判工作情况。

会上,徐汇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尹学新,执行裁判庭庭长许斌通报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徐汇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谢猛主持。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解放日报、上海法治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参加。部分徐汇区人大代表、徐汇区总工会、徐汇区劳动协会、企业职工代表等受邀参加新闻发布会。

白皮书指出,近五年,徐汇区人民法院共审结涉竞业限制纠纷案件105件,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这些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岗位“高新”且“高薪”,涉案标的金额高;二是违约金补偿金失衡,案件化解难度大;三是竞业手段隐蔽多样,认定违约比例高。

白皮书剖析了竞业限制纠纷反映的问题及成因,主要包括:竞业人员范围泛化,导致竞业限制纠纷频发;竞业范围不当扩展,损害劳动者自主择业权;违约金补偿金失衡,不合理加重劳动者负担;竞业行为日趋隐蔽,加大用人单位取证难度。

随着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竞业限制作为平衡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择业自由的重要制度,其适用边界、效力认定和履约规范等问题,已成为劳动关系领域的焦点与难点。

如何在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防止权利滥用、维护公平就业秩序,徐汇区人民法院着力从三方面推动竞业限制纠纷的源头预防与实质化解:一是推动多元共治,构建前端化解新格局;二是强化规则引领,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化;三是延伸司法服务,赋能企业发展新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托“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打造“海燕信箱”特色服务品牌,线上线下同步提供法律咨询、风险提示与调解对接。组织法官走进重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面对面了解用工管理中的痛点堵点,量身定制合规建议。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巡回审判站,在综治中心开辟巡回审判点,以“审理一案”带动“规范一片”。面向企业开展专题培训,系统讲解竞业限制协议的订立要点、履行边界与法律后果,引导企业从“被动应诉”转向“主动合规”。

此次,徐汇区人民法院选取了五起典型案例在白皮书中予以发布,从竞业限制主体界定、隐蔽竞业手段判定、竞业限制违约金认定、补偿金异议与竞业义务履行的关系等多角度展示此类案件的审判思路,为此类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提供司法指引。

例如,在孙某某诉B公司竞业限制纠纷案中,明确离职前设立同业公司并持续经营可以被认定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又如,在刘某某诉E公司竞业限制纠纷案中,人民法院通过穿透式审查,将第三方公司代缴社保及发放工资、实际为竞争公司工作的行为认定为违反竞业限制义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人才有序流动的坚实保障。下一步,徐汇区人民法院将继续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更高质量的审判、更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司法服务,推动竞业限制制度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法治动能。

代表点评

温陈静 徐汇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区劳动协会会长

徐汇区人民法院发布的竞业限制审判白皮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的司法实践,数据详实、案例典型,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白皮书精准揭示了当前竞业限制纠纷的核心争议点,其倡导的“公平合理”原则以及“穿透式审查”方法,为平衡企业权益保护与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了清晰的司法指引。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规范用工、从源头预防纠纷,更对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担当。期待白皮书能引导各方凝聚共识,共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沈燕丽 徐汇区人大代表、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

竞业限制审判白皮书的发布对于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体现徐汇区人民法院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司法创新举措。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变“被动裁判”为“主动引导”,体现了司法服务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二是实现了对企业与劳动者的“双向保护”,致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辖区内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司法智慧的精准输出,促进适法统一,也有助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关闭页面
您是第1042865196位访客
版权所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49986号